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概况
术课,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绿色证书教育。健全了以县职专为龙头、乡村成人学校、中小学校为依托的职业成人教育体系。每年培训高、初中在校生25000人次。2001年,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省教师培训基地验收。
充分发挥县教研室、乡镇中心教研组、学校年级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的作用,大力推进教研教改,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。通过“三科”(语、数、外)联赛、“三课”(汇报课、示范课、优质课)评比、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,不断深化教研教改。
教学质量
2004年秋季以来,全县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实验区,小学一、二年级和初中一、二年级全部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教材。并根据高考模式,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材规律。同时大力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、继续教育工程、名师工程、名校长工程,依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院校开展师资培训,通过选拔优秀教师、校长进行深造,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等形式,不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。截止目前,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87.4%、初中90.3%、小学97.5%以上;初中小学教师本、专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20.5%、32.7%以上,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70%以上。教学质量位居许昌市前列,2005年在各类学科竞赛及主题教育活动中共表彰学生3000余名,评选出县级以上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488人。初中三年级语、数、外三科素质教育质量测评连年位居许昌市第一名,升学率达到45%以上。“十五”期间,全县高考成绩一般本科线6427人,重点本科线1737人,3名考生夺得许昌市高考状元,12人考入清华、北大,其中2002年、2003年和2005年持续三年荣获许昌市县(市、区)普通高招总积分第一名。2005年,高考上省定大专线人数3065人,其中重点线402人,一般本科线1432人,县实验中学学生孟萌以672分夺得全市理科高考成绩第一名,有2名学生考入北大。
教学环境改善
坚持以培育优质教育,打造示范学校为目标,按照政府主导,社会参与,市场化运作的模式,建立了以财政投入、社会捐资、引进外资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制,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。五年间改造维修危旧校舍4.8万平方米,新建校舍面积13.3万平方米,投入资金7273万元,其中完成2003—2006年台账内56个危房改造项目中,改造D级危房20510平方米,新建校舍28172.9平方米,累计投入资金1201.4万元。2005年11月通过省政府验收。2001年县实验中学成立了高中部;2002年县一高投资600多万元买断占地12亩的许昌师专成人教育部,县二高新增土地27亩;2005年,县一高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服务,投资800多万元,建设了6000多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5000多平方米学生公寓楼;县二高多方筹措资金380多万元,新建了一幢教师宿舍楼、一幢教学楼和学生浴池,吸纳社会资金500多万元,建造6000多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和学生超市;县发制品总厂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50亩设施一流的县三高并于8月份投入使用,全县普通高中招生能力、办学水平得到了扩充和提升。仅2003年以来,全县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累计投入426.9万余元,改造面积9042平方米,新建面积8611.5平方米。全县38座学生食堂符合省定卫生安全标准,90%基本达到“六化”标准,2005年5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。目前,全县83%的中小学实现了楼房化、花园化,53所学校被命名为许昌市级常规标准化学校。3所学校被命名许昌市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。
认真总结、完善和推广县直试点学校推行校长负责制、年级主任循环负责制、教师岗位责任制的经验,建立健全了管理科学,工作高效的用人机制。通过开展优秀教师、优秀教育工作者、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首席教师评选活动和支教制度,不断激发教育内部活力。从2004年开始实行教师支教制度。2004年和2005年秋季新学期全县分别有300、110名教师支教。
素质教育
坚持开齐开足中小学校体育课和早操、课间操、课外体育活动,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。体育达标率中学达97.8%,小学达85%,积极普及开展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,全县先后举办了太极拳、健身秧歌、健身操、门球、广播体操、中国象棋、舞龙、舞狮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和体育与健康培训班,群众体育在全国保持先进行列。2004年荣获许昌市第五届运动会大团体总分第二名、许昌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大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。2005年,在市体育科研论文和优质课评选中,推荐优秀科研论文19篇,获得市科研论文一等奖3篇,二等奖8篇,并有2篇被推荐参加省级评选,评选出县级体音美优质课教师24人,推荐市优质课教师8人。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县宣传系统职工篮球比赛中,获得了第一名。
认真落实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,积极鼓励,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,使社会力量办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。目前全县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达到130所,其中民办中小学校16所,在校生11850人。
医疗卫生
众所周知,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,曾经红火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,一度处于滑坡状态。面对新的办学形势,许昌卫生职业中专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,在上级卫生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,团结务实,开拓进取,提出了求活思变抓就业,抓好就业促招生的工作思路,变向内单纯抓办学为教学与安置两手抓,变间接择业为定向择业、推荐择业、自主择业多种途径一起上,一切为了学生着想,一切围绕就业着力。
加强就业指导,转变就业观念。学校经常利用座谈、会议、实习检查、毕业教育、走出去请进来等机会,向学生传达有关文件精神,帮助他们分析人才需求状况,了解并掌握当前的就业政策、就业技巧。从而及时调整了毕业生的心态,转变了他们的就业观念。
联姻名校办学,拓宽办学思路。继续与河南科技大学、长江大学、南昌大学、焦作中医药学校签定联合办学协议,深挖成人教育资源。2006年仅成人专、本科报名210人,录取176人;中专学历教育招生93人。特别是年底该校与湖北长江大学联合后,使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协议收费每生下调200元,每年减少学费支出近10万元。
同时,该校求活思变,尝试长短结合,以短养长的办学新模式。目前已培训农民工100多名,并与南方多个厂家签定了用工协议。
加强对外交流,拓宽就业渠道。该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,不定期举办小型多样的就业洽谈会。校长许鸿凯等主要领导还亲自到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数十家用人单位进行考察,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。目前,已向各用人单位输送了800多名毕业生。例如:北京协和医院的心脏内科护士长杨春霞、神经内科主管护士郭洁贤,普仁医院王文静等都是从许昌卫生职业中专走出来的成功典型。
协调用人单位,主动跟踪管理。帮助毕业生解决上岗期间出现的问题,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。例如:毕业生在岗期间如感觉理论知识不扎实,还可以回校再进修等。
注重技能培训,增强就业能力。学校除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完成教学外,注重毕业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培训,并且每年都举办毕业生技能操作比赛。毕业生在岗期间,组织学生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,使毕业生及早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。目前该校的就业推荐工作已形成了专职部门负责,广泛辐射,指导与推荐相结合,行业内外相联系的可喜局面,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信任。
有效的措施是创造办学成绩的保证,而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是学校振兴的前提。今年,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已定,许多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好消息不断传来:其一,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。自今年起,95%以上的在校学生,每年可以得到1500元的教育资助;其二,我国目前中等技术人才极其缺乏;其三,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医护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……
形势喜人又逼人,但这也必将使这个高效、务实、办学经验丰富的许昌卫生职业中专实现新的跨越发展,必将为前来就读的莘莘学子辅就一条实现心中梦想的金光大道。我们相信,在新的形势下,许昌卫生职业中专的明天将更加美好。
同名许昌县
南朝梁侨置,治今阜阳市区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清丘村。隋开皇十八年(599),改名清丘县。